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新闻详情

重庆专家揭秘“巴文化”考古进展

作为古蜀文明标志的三星堆遗址再公布重大发现,与其同时期的巴文化有何发现?3月20日,第四期重庆英才讲堂在重庆图书馆开讲,重庆英才计划·名家名师、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带来了题为《可触摸的巴文化——重庆考古队发掘手迹》讲座。作为巴文化重要考古点的重庆涪陵小田溪将是今年的考古重点。

讲座现场。吴玥瞳/图

“重庆英才讲堂”由重庆市委组织部、市人力社保局、市科协联合主办,重庆图书馆承办,定期邀请重庆英才计划专家,围绕大众关注的热点,分析前沿观点和创新技术。

“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重要源泉。”白九江基于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工作团队近70年来的考古发现,讲述了早期巴国之谜、西周时期的考古发现等,介绍了巴文化从商代的“神王之国”,再到周王朝的打压巴蜀之国,“由神入礼”的变迁,追溯了巴文化的起源和变迁。他介绍,夏商时期至西汉早期主要分布在今重庆和川东地区,范围延伸至陕南、鄂西、湘西北和黔东北等地。而巴文化培育下的人,尚勇武,崇巫鬼、喜歌舞、善工商(盐和丹砂),因地制宜发展商业。

谈及考古科技发展,白九江表示,“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运用到考古过程的方方面面。”无人机航拍航测、三维建模技术,对挖掘的文物进行建模,便于以后的数字化研究。在野外,考古需要对地形地貌进行精准探测,了解“勘测对象”的活动半径。除此之外,航拍本身可以辨别遗迹现象,无人机滤波以后可以显示出大型的陵墓,便于开展考古工作。

此外,DNA技术早在2000年就开始使用,例如巫山大溪遗址,对人骨进行全面的检测。当时基于技术未成熟,成效并不突出。而今天,使用DNA技术已经变得非常高效。甚至可以通过分析牙齿、骨骼,深入到分子、原子的成分当中。

在文物的保护方面,白九江表示,现在更加强调科技保护和现场保护。研究裂化机理,将文物保护的流程前置,到一线去保护。遇到重大发现,配备保护人员到前线,喷药水保湿文物防止炸裂。

“抬头仰望星空,低头苟且奔波。”白九江这样描述考古工作者的生活。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,重庆考古队大概挖掘20万件文物,占重庆文物的一半。每年工作280天到330天,逐渐完善着巴文化,提高历史信度。

据了解,现在重庆巴文化考古还在不断进行中,重庆涪陵小田溪考古发现十四套编钟、鸟形樽以及大量的玉器,也是今年考古研究的重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