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金拿到以后怎么做基金拿到以后怎么做?这个问题其实很是个问题。最近受国内朋友邀请说要共同申请国内的某个合作基金。虽然钱不多,而且是合作者,但我还是很认真地学习了一番国内基金申请的模式,朋友发给我好几份已中标的国家基金本子。不看不要紧,一看真是很有感触。 首先必须说我看到的这几份国内基金标书的写作这块非常规范,逻辑清晰,环环相扣,重点突出,前后呼应。单从写作这个角度讲,一向对驾驭语言很自信的我,老实说,信心全无。如果让我马上就动手写,即使手头儿有内容,形式表达这块也达绝不到他们的水准。我在澳洲也审过不少澳洲的国家基金标书。虽然澳洲的基金申请也有各种格式的要求,但拿到手的很多教授的基金标书其实带有很强的个人写作习惯,风格可以说多姿多彩。单就他们基金的表达而言,即使是不同的语言,水准也很难说就有多高。所以,当我拿到这几份国内标书的时候,很是感慨国内基金申请这块越来越规范了。 然而,当我把这个感慨跟一个很熟悉的朋友聊起的时候。他也承认,咱们这些人在国外,写惯了英文,中文科技写作这块已经落伍了,不合格了。他说他也跟别人一起写过国内的标书,经常被毙,毙的原因好几次都是因为写作太随意,不按规范来。这让他有些郁闷。他还特别强调,现在国内评审标书,有点像美国了,并不完全看你之前的工作积累,比如发了多少牛文,更看重你的本子的质量。这个质量包括ideas的创新性,执行路线的可行性等,当然也包括本子的写作表达水准。我说这是好事啊,这才是真正跟国际接轨。然而,这时他却说,这个还不能说真得是国际接轨。国内基金的特点是申请很难,但结题却相对容易。一个本子可能写得非常好,无论是创新点还是技术路线都堪称完美,但一旦拿到资助,很多人并不按原来的计划执行。三四年下来,有的随便拿几篇不相关的文章也能结题。这不像国外,基金当然也不好拿,但绝大多数PI 还是认真按本子的研究计划认真执行,最后的结题报告也是很认真的,对基金是很负责的。 有人说,这可能是跟不同国家基金结题时的考核方式和严格程度有关。我在澳洲也拿过几个国家基金。说到基金的最后结题,我认真研究过基金委相关的政策也跟一些前辈请教过相关的经验。我得到的结论可能会让很多人失望。澳洲的基金最后结题其实是相对越来越宽松。所谓宽松,以前每年还要让填一个表格,跟踪一下你的基金进展情况,考核一下这一年发了哪些论文等等。现在这个每年的考核也免了,只要PI在一个表格上签个字,说明一下这一年的钱为什么没花完就完事了。轻松地让人有点忐忑。于是我跟一个拿到基金的老外聊过这事,他们说这个关系不大吧,基金的执行完全掌握在PI 手中。按基金计划执行,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?一个基金做不好,做不出预期的成果来,下一个基金会很难再拿到。这个圈子就这么小,竞争这么激烈,你拿到了基金,大家都盯着呢。我无语。 基金拿到以后,是科研的开始,不是结束,这是天经地义的。
文章分类:
科学基金-申基经验
|